前言:近期爆发的俄乌冲突,实则是美国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层面的生死博弈,折射出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与俄罗斯重新走向全面对抗的态势。普京之所以敢采取行动,除了洞悉美国的虚伪本质,另一个重要支撑便是以俄罗斯的核打击战略为后盾。然而,乌克兰战事反倒更接近二战时期的战争模式,充分暴露了俄罗斯在军事经费严重短缺情况下,常规军事力量的脆弱性。若战事陷入长期僵持,美国随时可能直接介入,而俄罗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因此普京宣布将战略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以避免冲突升级,成为其唯一选择。但俄罗斯近年来核打击力量的衰退程度同样惊人,它是否还具备威慑美国的能力呢?
一:艰难的复苏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展开了疯狂的核军备竞赛。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分别拥有1700枚和2500枚弹道导弹,各类核弹头数量超过6万枚,已达到饱和状态,这使得双方都不愿承担核战争的风险。冷战结束后,苏联庞大的导弹军工体系和导弹部队被拆分到各个加盟共和国,科研人员因失去资金支持而流失,技术资料也散落各处,俄罗斯的导弹技术优势就此荡然无存。战略力量建设陷入长期沉寂,实力虚弱的俄罗斯不得不放弃戈尔巴乔夫时代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依靠从苏联继承的战略核力量继续维持威慑,并且多次强调,若发生大规模战争,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战略武器中60%已过保质期,处于超期服役状态。从苏联继承的SS-18、SS-19以及“白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服役时间已达30年,超期2-3倍,于2017-2019年陆续退役。海基核力量的战备巡逻曾一度中断,现役潜艇无法承担战略值班任务。美俄1991年签署的《第一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核弹头数量均为6000枚,可实际上俄罗斯在2003年的核弹头总数大幅减少48%,甚至不足1000枚,这导致战略天平向美国倾斜。2006年,美国在战略核力量对比中已取得能一次性摧毁俄罗斯核力量的绝对优势,严重退化的俄罗斯核力量,不仅难以抵御美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甚至连美国的第二次核打击都无力应对。
这也成为美国敢于推动北约东扩的理论依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美国核运用战略报告》,再次拉开了东西方核对峙的序幕,其核心便是以进攻性核打击针对俄罗斯。而俄罗斯由于生产厂家、研究所、试验基地大量缩减,直接造成新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屡屡失败,产量逐年下滑。苏联时期每年能生产45枚“白杨”M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到了俄罗斯时代仅能生产3-4枚。由于老旧导弹不断到期退役,相当一部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已被废弃,退役数量远多于新增数量,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在2012年之前呈现出一派衰败景象。
2007年,俄罗斯提出全力振兴军队的新计划,将战略火箭军列为优先发展对象,力求在8年内使洲际导弹战斗力超越苏联时期。2010年,战略火箭军新增2个“白杨”M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团,使“白杨”M导弹团总数增至9个,同时开始换装“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普京就任总统后宣布,到2020年更新70%的武器装备,战略核武器现代化比例达到75%-85%,到2021年增至98%。为此,2020年前投入7000亿美元用于新式武器生产,核武器更新费用每年为10亿美元,以此加快战略导弹部队的装备更新进程。
新式的“边境”中型固体战略导弹获得27.5亿美元拨款,用于接替SS-19和部分“白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边境”中型固体战略导弹是全新的武器系统,其分导弹头配备独立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可像导弹一样进行机动。拦截1枚“白杨”M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仅需1-2枚“标准”3反导拦截弹,而拦截1枚“边境”弹道导弹则需要50枚“标准”3反导拦截弹。俄军还研发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使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完全失效,并恢复铁路机动发射系统,开发海底固定发射的“赛艇”系统以及空射弹道导弹。
二:俄罗斯现在的核力量
经过十年发展,俄罗斯对苏联遗留的战略和战术核力量进行了升级换代。尽管洲际弹道导弹数量持续减少,但已将三分之二的苏联时期导弹替换为新型号。目前,俄罗斯有1600枚核弹头用于装配弹道导弹,另有4350枚核弹头配属近程战术核武器,约920枚战略核弹头和1830枚战术核弹头处于贮存状态,还有约6850枚退役核弹头等待拆解。为满足《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要求,俄罗斯部署在弹道导弹上的核弹头为527个,装配于400枚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全部由战略火箭军的3个导弹军、11个导弹师、39个导弹团掌管,共装备6种导弹。其中4种是固定式地下井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占陆基导弹总数的45%,弹头占比85%;另外2种是机动式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可展开的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共有300-320套,携带900-940枚弹头。
部署在第13导弹师和第62导弹师的46枚苏联时期SS-18“撒旦”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已于2020年初退役。这款重达200吨的“撒旦”导弹具备可怕的破坏力,1枚就能将城市化为沙漠,但因其服役已满30年,燃料化学性能失效,弹体被腐蚀,无法继续延寿,已被SS-X-29“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取代。配备于塔季谢沃第60导弹师的20枚SS-19井式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正逐步退役,由“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接替。72枚SS-25“镰刀”导弹也以每年9至18枚的速度被“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替换,计划在2021-2022年全部退役完毕。配备塔季谢沃第60导弹师的60枚“白杨-M1”竖井式洲际弹道导弹、配备捷伊科沃第56警卫导弹师的18枚“白杨-M1”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已完成部署,捷伊科沃第54警卫导弹师的18枚“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已在新西伯利亚和塔吉尔部署到位,科泽利斯克导弹师的竖井式“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有1个团形成作战能力,另有1个团正在安装之中。
俄罗斯海军的3类11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携带176-192枚潜射弹道导弹和530-560枚弹头。不过,2艘“德尔塔1”战略导弹核潜艇已老化,6艘“德尔塔IV”战略导弹核潜艇隶属于北方舰队,已升级至可携带“轻舟”潜射导弹。能携带16枚“布拉瓦”潜射导弹的“北风之神”战略导弹核潜艇,已有8艘处于服役和交付状态,但因“布拉瓦”导弹试射失败,导致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长期无弹可用。俄罗斯空军拥有60-70架战略轰炸机,处于部署状态的仅有10架图-160和44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这些均为苏联时期的老旧机型,近三十年来俄罗斯未新生产过战略轰炸机,新一代图-160M2战略轰炸机要到2023年后才开始生产。每架图-160可携带12枚空射巡航导弹,图-95MS战略轰炸机可携带6-16枚巡航导弹,总共可携带600多枚巡航导弹。
俄罗斯还有1800多枚战术核武器,配属在海军反舰导弹、鱼雷、空军重力炸弹、反导系统和近程弹道导弹上。其中海军拥有810枚弹头,“北德文斯克”级核攻击潜艇配备SS-N-16核反潜火箭及核鱼雷、SS-N-19核巡航导弹、SS-N-21对地攻击核巡航导弹;战术空军拥有约500件战术核武器,用于装备“逆火”图-22M3中程轰炸机、苏-24M战斗机以及苏-34战斗机;俄罗斯防空部队拥有300枚核弹头,主要装备A-135反导防御系统;海防部队和陆军分别拥有80枚和140枚核弹头,主要用于“伊斯坎德尔M”近程弹道导弹。
三:俄罗斯核武器的杀伤力
总体而言,俄罗斯核弹头的总数约为1800-2000个,相当于英、法、中三国核力量的总和,至少能够打击1500个战略目标,具备最低限度的相互摧毁能力。由于俄罗斯军事工业实力下滑严重,武器装备大多仍是苏联时期的遗产,普京宣布将俄罗斯战略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体现出他对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深切担忧。但美国一心想将俄罗斯变成“笼中困兽”,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战,也不得不亮出国家战略威慑力来震慑美国。如今的问题是,这种威慑能否吓住美国。如果无法奏效,北约全面介入乌克兰战争,俄军必然难以抵挡,届时俄罗斯是否会真的不惜鱼死网破,就无人能够预测了。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曾计算过,俄罗斯发动核战争要消灭美国13个主要城市和5000万人口,仅需50枚5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谁都清楚核战争对人类而言是一场巨大灾难,也都觉得它不会真的爆发。可要是俄罗斯被逼到绝境,核战争爆发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一旦核战争降临,其后果根本无从预测:有人觉得全球会有一半人能存活,也有人认为谁都逃不掉。核战争必定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爆发,第一波攻击就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紧随其后的第二波反击,则会让东西方大部分主要城市从地球上消失。先发起攻击的一方或许能占据些许优势,但当数亿吨当量的核弹头一同引爆时,整个地球都会遭殃。如果美国的核武器在俄罗斯境内爆炸,此时风朝东南方向吹,放射性尘埃多半会留在俄罗斯境内,也可能飘到日本,甚至波及菲律宾;要是风向相反,这些放射性尘埃就可能扩散到西欧,而西欧人口密集,死亡人数会增至数亿。倘若俄罗斯的所有核弹头都落到美国,美国在第一天就会有7200万人丧生,1.1亿人受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多伤者会因为医院和药品供应体系被毁、多数医护人员遇难而无法得到救治,最终逐渐死去。劫后余生的人也会因缺水、缺粮和流行病而丧命。到第六十天时,死亡人数将达到1.5亿,受伤人数达5000万,基本没受伤害的幸存者仅1亿人,且他们仍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侵害。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危害难以估量,像锶90、铯137和碳14这类有毒放射性物质,会相当均匀地散布到全球,其有害影响将持续8070年之久。即便有幸存者,也可能无法生育,或者生下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在之后的五十年里,因放射性物质导致的遗传疾病和肿瘤而死亡的人数,将与核战争第一天的伤亡人数相当。即便未被攻击的中立国,其伤亡人数也可能达到交战国的5%至10%。
美国的核力量对俄罗斯并未形成压倒性优势,却也足以摧毁整个俄罗斯,不过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优势显著。美国的反导防御构建了两道防线:第一道从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由部署在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宙斯盾”战舰与萨德反导系统构成;第二道是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建造的三个反导防御阵地,配备了16套陆基“宙斯盾”系统、80套“爱国者”-3反导系统、1套萨德系统,以及16艘部署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俄罗斯能确保突破美国反导防御系统的“亚尔斯”导弹,数量比美国的反导导弹少很多。但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仅能拦截少量核导弹,一旦俄罗斯孤注一掷发动全面核战争,这些反导系统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四:结语
回到普京宣布俄罗斯战略核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是否能吓住美国这一问题上,毫无疑问,大规模核战争对人类而言是灭顶之灾,任何理智的人都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然而,一场小规模冲突很可能升级为世界大战,一旦爆发严重战事,核战争的风险最终几乎必然会降临。在核战争这场“游戏”中,美国人是否愿意拿大量国民的生命做赌注,没人能说得准。自从核武器诞生以来,东西方的政治家就一直在玩“比谁最后退让”的边缘战争游戏。对这些政治家而言,有时觉得丢面子比失去千万人的生命更可怕。当双方都不愿退让时,同归于尽的危险便会步步逼近,最终将整个世界拖入文明毁灭的时代。
#图文打卡计划#
广升网-配资股票开户-如何股票配资-股票10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