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
原文: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文/爱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磨刀时,唯恐刀不锋利,而刀太锋利却容易伤人手指。追求钱财时,唯恐钱不够多,可是钱财太多了反会害了自己。懂得满足就会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招来灾祸。
这就叫做,知止常止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此语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穿了那贪求无度的迷梦虚妄。原来刀锋过利反噬执刀之手,财富过盛则如巨浪吞噬骨肉至亲。磨刀之恨与求财之贪,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映照出人心深处对“更多”的永恒饥渴,
而“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的智慧箴言,正是喧嚣尘世里唯一能护佑我们灵魂宁静的灯塔。
回溯历史长河,多少煊赫一时的家族被贪欲的野火燃为灰烬?
图片
西晋石崇富可敌国,连皇帝舅父王恺也与他争豪斗富。王恺曾拿出御赐二尺珊瑚树炫耀,石崇却随手以铁如意击碎,再命人搬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绝世珊瑚任其挑选。他府中金谷园内,连厕所也奢华至极,十多名盛装婢女手捧香囊侍奉宾客如厕。
当石崇沉溺于这无尽财富游戏时,侍妾绿珠含泪劝道:“大人已拥天下奇珍,何不稍敛锋芒?”石崇竟勃然大怒将其斥退。殊不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石崇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因巨富招忌,被赵王司马伦诛杀于东市。
临刑前他才恍然悔叹:“是财欲害我!”《尚书》早已警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石崇之祸正是“财多害人子”的惊心写照,那富丽堂皇的庭院,早已在灵魂深处变成了他亲手掘出的坟墓。
而知止之智,却如暗夜中不灭的星辰。
与石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当勾践复国成功、群臣沉醉于封赏时,范蠡却清醒意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的凶险。他毅然抛下唾手可得的相位富贵,更名改姓携西施悄然泛舟而去,在齐国海边辛苦创业积累万贯家财后,竟又三散其财飘然远行。
图片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范蠡深谙此道,以主动收敛成就了“陶朱公”的千古美名。当他在月色满船中辞别姑苏城阙时,那轻舟划开的涟漪,正是对世人“知止常止”最深沉的启蒙:人若明白退步抽身早,便得远离灾殃之海。
在物质空前丰沛而人心愈加焦灼的今日,我们更需从这古老智慧中汲取定力。
富兰克林曾言:“知足使穷人富有,不知足使富人贫穷。”无数人迷失于消费主义与财富竞赛的丛林里,手机屏幕永无止境闪烁的“下一个”诱惑,让灵魂在信息洪流中疲惫漂泊。
当现代人习惯性地滑动屏幕,在虚拟世界无尽追逐着“点赞”与“更新”,殊不知自己已深陷庄子所忧“得鱼忘荃,得意忘言”的困境——工具反噬了目的,我们被自己创造的欲望漩涡卷入深渊。
因此,重拾“知足常足,知止常止”的智慧在今天尤具现实意义。这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生命能量清醒的节约与聚焦。在物质层面,学范蠡设立“财富警戒线”,警惕“财多害人子”的古老魔咒;在精神层面,尝试每日“数字斋戒”,让心灵暂别喧嚣以得喘息。
图片
正如苏东坡所言:“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方能在纷扰中守住内在的宁静家园。
石崇的悲剧与范蠡的飘然,犹如历史长河上两座永恒的航标:一座指向贪欲的暗礁,一座通往自由的港湾。
知止之智,是刀刃向内,割舍多余欲望的勇气。当外部世界喧嚣着“更多”的永恒召唤,唯有让“知足之足,常足矣”的古老箴言成为内心磐石,我们才可免于沦为自己欲望的奴役,才能在尘世洪流中守护灵魂的尊严与安宁。
这大概便是“终身不辱”、“终身不耻”的真谛——知止者,非退也,乃进于道也;知足者,非穷也,乃富于心也。
图片
我是爱萍,关注我#公众号:星儿爱读书,一起品读一本好书,顺境时给你清醒 ,迷茫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 ,追梦时给你力量 。让我们以书籍为灯塔 ,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 ,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广升网-配资股票开户-如何股票配资-股票10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